《山河錦繡》以真實感打動觀眾
摘要:《山河錦繡》跨度長,劇中的人物生活發生了變化,演員的狀態要變,生活場景、人物造型也得跟著變。
本報訊(記者劉桂芳)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電視劇《山河錦繡》目前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。該劇首播即拿下實時直播關注度第一,劇中撲面而來的真實感贏得觀眾點贊。
電視劇《山河錦繡》講述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30年。制片人趙倩介紹:“《山河錦繡》以陜南地區為原型,為了保證真實度,選取的演員絕大部分是西北籍,用陜人陜語來體現農村戲的原汁原味。”即便個別主演不是西北人,他們也每天努力學說陜西話,“瘋狂練習方言,連做夢都說陜西話”。
劇中每個演員都“灰頭土臉”,風吹日曬的皮膚、黃斑遍布的牙齒、充滿歲月風霜感的服裝……負責服裝的工作人員表示:“本來需要給服裝上加汗漬,但演員們非常敬業,基本上汗濕了也不脫衣服,長此以往衣服上就形成了真實的汗漬。”
《山河錦繡》里有一個情節是村里修了一條小路。盡管這不是重場戲,但劇組并沒有選擇借景拍攝,而是切切實實花了資金和人力,在當地修了一條真實的水泥路。這樣的“較真之舉”不僅讓劇集畫面拍攝高質量完成,還為當地村民做了一件好事。不糊弄、不敷衍、追求真實的《山河錦繡》也引發熱議,被網友贊為“良心劇組”。
手扶拖拉機、二八自行車、花床單、老式電風扇,墻壁上“家養一只兔,不愁油鹽醋”的時代標語……劇中這些細節以小見大、高度還原,強烈的代入感讓觀眾重回那個充滿激情的建設年代。
為了更好地還原歷史背景,《山河錦繡》在破題之時進行了大量的前期調研。主創團隊先后采訪近百名扶貧工作者,在陜西西安、渭南、寶雞,河南平頂山,貴州黔西南等多個省份、數百個村落實地采風,行程近萬公里。
全組角色演員近百人,特約演員近五百人,群眾演員達五千人次。置景方面,《山河錦繡》總場景將近500個,為體現同一地點的歷史變遷,還需要多次翻景。同時根據劇情需要,劇組種植了20畝旱改水稻,制作扶貧資料近2000份,全劇道具使用量高達幾十萬件。
《山河錦繡》跨度長,劇中的人物生活發生了變化,演員的狀態要變,生活場景、人物造型也得跟著變。造型指導宋躍表示:“劇中人物的變化是非常微妙的,不能直接從一個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,這樣不切實際,也不真實,這種變化是年代質感上的變化。”為此,該劇塑造了不同階段4000余組人物造型,共使用服裝20000余件,以細膩呈現每個人物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。
責任編輯:閆繼華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