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千年古城 感知歷史滄?!獜娜昴铣侩u說起
記者 郭建光
東方欲明星爛爛,汝南晨雞登壇喚。
東方漸漸亮了,這時天空還有群星閃耀,汝南的晨雞開始啼鳴。
這聲啼鳴,從緩緩打開的《樂府詩集》里響起,響徹汝河兩岸。從這條發源于五峰山的母親河出發,用影響著饑饉的一脈清流撫摸過其所流過的每一寸土地,悄然走過漫長的歷史征程,至今鞭策著這里的人們雞鳴即起,辛勤勞作。盡管掀開歷史的一角,會窺探到太多的征戰、勞役與血汗,然而從不服輸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,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燦爛的人間奇跡。
汝南,西周時屬于沈國封地。春秋戰國時,先后歸蔡國和楚國管轄。公元前221年,秦統一六國并推行郡縣制,汝南一帶又短暫地歸屬潁川郡。直到漢高祖四年(公元前203年)置汝南郡,這是“汝南”作為地理專屬名詞首次出現,其轄潁水、淮河之間的37縣,屬豫州刺史監察范圍,因為大部分轄地都在“汝河之南”而得名。
少年王子勵精圖治
沈,西周時期位于鎬京之側的一個重要封地。沈國的一代國君是周武王的胞弟、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季載。
因為周武王兄弟十個中,有七個被封侯,各自前往封地鎮守一方,唯有九弟叔封、十弟季載尚年幼,無法獨當一面,被分別安排到叫康邑和聃邑的地方讓當地撫養,直至成人。
周成王四年,公元前1060年左右,周成王封季載為沈侯,叔封為衛侯,他們終成大器,在各自的封地勵精圖治,很受周成王欣賞。隨后,季載被周公居推薦為周司空,輔佐成王治理天下,頗有盛名。
季載在沈國受人尊敬,原本想著就此度過歌樂升平的一生,甚至恩澤后世,就這樣一代代和平下去,然而天下大亂,周朝岌岌可危。
公元前771年,申侯、曾、西弗、犬戎聯合攻周,斬殺周幽王,盡取財寶而去。頃刻間,周朝分崩離析,一代代周天子苦心經營的鎬京化為廢墟。在此情形下,匆忙繼位的周平王不得不審時度勢,在晉文侯、衛武公的輔佐下東遷洛邑。至此,分封在鎬京附近的周室貴族紛紛東遷,沈國不得不由渭水遷往淮水,即如今的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一代。
沈國滅亡后,歷代沈君后裔為紀念這一歷程,均以沈為姓,始有沈姓。
戰國屬楚,因地勢平坦,為車輛的發祥地,改名平輿,為楚國的軍事重鎮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公元前224年),秦將李信攻平輿,楚師反擊三天三夜不頓舍,大敗李信,入兩壁。殺七都尉,秦軍走,李信敗還。翌年秦將王翦統六十萬重兵方克平輿。
漢置汝南郡,治平輿,轄37縣,人口眾多,為天下首郡。
不過,隨著周王室的衰落,沿汝河兩岸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“文革”中,開展大規模的平整土地運動,沈國故城受到破壞。
在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,沈國故城遺址受到有效保護。
這座春秋至漢代時期的古城經過發掘,南有沈子嘉墓、拉龍溝、斬龍臺等遺址,出土有鼎、簋、劍、戟、戈削等青銅器,以及骨幣、錢范等。城垣遺址基本清晰,文化層的厚度為1~5米。這些為故城系春秋沈國故城提供了實物根據。所以從歷史學、考古學的角度看,沈國故城有很高的保護價值。
1983年11月7日,沈國故城被平輿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3年5月,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汝南晨雞喔喔鳴
作為一個成語,“汝南晨雞”指的就是汝南雞。作為家禽的一種,雞遍布世界各地,為何單單汝南晨雞為人所傳唱?這背后有何典故?
汝南晨雞是登得了大雅之堂的。禹分天下為九州,豫州為九州之中,汝南又居豫州之中,故有“天中”之稱。汝南所產雞,善鳴,最大特點是五更打鳴。對古人來說,雞鳴即起是生活常態,指引著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。
吳兆宜箋注引《后漢書·百官志》劉昭注:“蔡質《漢儀》:‘衛士傳言五更……不畜宮中雞,汝南出雞鳴,衛士候朱雀門外,專傳雞鳴于宮中。’”
南朝徐陵《烏棲曲》之二:“惟憎無賴汝南雞,天河未落猶爭啼。”
唐陸龜蒙《古別離》詩:“何事離情畏明發,一心唯恨汝南雞。”
唐朝詩人唐彥謙有“別輕天北鶴,夢怯汝南雞”的詩句,而劉禹錫有“主人朝謁早,貪養汝南雞”的詩句。
清曹寅《椿下》詩之二:“兒童宜晏起,莫責汝南雞。”
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,汝南雞成為早起的代名詞,帶給詩人、文學家無盡的創作靈感與別具匠心的情感體驗。
在這些作品中,劉禹錫寫下的“汝南晨雞喔喔鳴”最為人們所熟知。
《平蔡州》這首詩為:“汝南晨雞喔喔鳴,城頭鼓角音和平。路旁老人憶舊事,相與感激皆涕零。老人收淚前致辭,官軍入城人不知。忽驚元和十二載,重見天寶承平時。”
元和十二年(817),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,由李愬率軍雪夜襲破蔡州(今汝南城),活捉了割據抗命的淮西藩帥吳元濟。劉禹錫激動不已,揮筆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,歌頌這場重大勝利。
這首詩反映了唐軍平定淮西叛亂這樣一個震動朝野的重大事件,但詩人并不用淺薄的溜須拍馬之詞,而是著眼于刻畫一個個再平常不過的人物形象,通過他們眼中的太平盛世與叛軍割據后民不聊生的強烈對比,把國家的治亂與人民的苦樂連接在一起。
詩歌的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整體的藝術價值。我們眼前似乎出現這樣的鏡頭:蔡州城清晨,天剛蒙蒙亮,販夫走卒開始了一天的生活,城門打開,進進出出的人們歌樂升平,雄雞喔喔啼叫,城頭的陣陣鼓角聲傳達出和平的氣息。詩人用晨雞和鼓角于無聲處聽驚雷,傳達了平叛并沒有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傷害,而是兵不血刃擒下叛軍頭目,從而帶來一派祥和景象。
詩作通篇采用側面著筆法,如寫唐軍用兵之奇,詩人不正面描寫夜襲的艱險,也不正面描寫將軍李愬的神勇,而是竭力渲染“晨雞鳴”“鼓角音和平”這樣的場景,寓神奇于平凡之中,從側面寫出了唐軍的這次平定叛亂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戰爭的創傷,帶來的只是雞犬不驚的安定與和平。
多少樓臺煙雨中
汝南之古,可以從這里考古發掘的一座座故城遺址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位于汝南城西南和孝鎮的宜春故城,東西長1.5公里,南北寬1公里,發掘時依稀可辨當年的宮殿和街道遺跡。宜春城歷經兩漢,南朝宋時方廢,曾是大將衛青之子的封地。
王崗鎮北湖村一帶的安城,是西漢時著名的侯都,東漢時豫州治所,其規模更大,城垣外廓長寬均超過5公里,直至南北朝時才衰廢。
汝南郡設置以后,郡治所在歷經變化。公元418年,東晉把汝南郡治所從河南息縣移到了懸瓠城,也就是今天的汝南縣城。
何為懸瓠?酈道元《水經注》曰:“河自東西下,屈曲而流,抱城三面。形若垂瓠,故稱懸瓠城。”也就是說汝南城從上看像一個倒懸的瓠子,三面環水,故名。
盡管此后汝南郡的名稱、轄地又多次變化,叫過豫州,也叫過蔡州,但懸瓠城就此被成全,一直是州、郡、府、縣治所所在地。地處古豫州之中,既能北進汴洛,又可南下荊楚,汝水環繞四面城墻,水陸交通都很發達。此后,懸瓠城逐漸成為我國歷史上豫東南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
懸瓠城除城樓是磚石結構外,城墻都是筑土圍成,城外就是汝河日夜在奔騰。懸瓠城成為抵御侵略的一座堅固的城池。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三月,魏軍圍困懸瓠城,汝南太守陳憲率領上千名將士,苦戰一月有余,死傷無數,雖如此,城中軍民同仇敵愾,雖餓殍遍地,蓬頭鼓面,啃樹皮、吃觀音土,面黃肌瘦,卻誓不投敵,汝水為之斷流,仍不能破城,只得引兵而退。
經過歷代的加固修筑,懸瓠城擁有四個城門,憑借汝河天險,易守難攻,城內士兵聞雞起舞,文人雞鳴即起苦讀經書,普通百姓安居樂業,一派祥和。古城墻主要由城墻、護城河、城門、甕城、魁星樓等構成。城墻高大厚重,有角樓和警鋪,外墻磚石結構,高兩丈有余,寬丈余,其上可行車騎馬。城門建有門樓,又稱東西南北四關,每道關有兩道城門,向內呈半月形,構成甕城。
北門里步行街。
中國地名研究所出版的《千年古縣》一書提到,隋朝大業二年(公元606年),隋在此處設汝陽縣,1913年更名為汝南縣。“汝南”專名長達2200年,始置縣長達1400年。這也是2007年3月汝南被認定為“千年古縣”的重要支撐。
元代之前,汝河水勢浩大,常常淹沒農田,不過并未在此發生過大的改道。公元1293年,元世祖忽必烈命人治水,軍民在舞陽截斷汝河,使汝河上游的水改道流入潁河。汝河下游水量減少,沿河水患得以解除,治所在懸瓠城的蔡州亦被升為汝寧府(汝陽縣隸屬于汝寧府),取汝河安寧之意。
曾在汝南高中就讀的中科院院士張景中,他的勤學博思給校友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汝南晨雞作為勤奮的代名詞,必將激勵一代代國人實干報國、實干興邦,用加倍的執著與勤勞澆灌幸福美好的未來。
責任編輯:付琳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網友評論